種蛋孵化技術
1 種蛋的孵化條件
1.1 溫度
孵化最適溫度隨肉雞的品種、 季節、 孵化器類型的不同而略有差異。 一般立體孵化低于平面孵化, 胚齡大的低于胚齡小的, 夏季低于早春或晚秋 。 最 合 適 的 孵 化 溫 度 為 37.8~38.3℃, 在 出 雛 機 內 的 出 雛 溫 度 為 37.3℃, 采 用 整 批 孵 化 ,掌握溫度的原則是前期高、 中期平、 后期低。孵化期中的溫度控制 可 采 用 變 溫 和 恒 溫 孵 化 兩 種 。 (1)變溫孵化法分為 4 個階段, 雞整個孵化期逐漸降溫; (2) 恒溫 孵 化 法 分 為 2 個 階 段 : 1~19d, 37.8℃; 20~21d, 37.5℃。但必須將孵化室內的溫度保持在 22~26℃, 如室溫 較 低 而 無法提高時, 應提高孵化溫度 0.5~0.7℃; 如室溫較高而不能降到規定的標準時, 則可考慮適當降低孵化溫度 (約降低 0.2~0.6℃)。
1.2 相對濕度
整批孵化時 適 宜 的 孵 化 濕 度 應 掌 握 “兩 頭 高 , 中 間 低 ”的原則, 孵化的初期相對濕度為 60~70%, 中期為 50~55%,出殼時為 65~70%; 分批孵化時相對濕度應保持在 50~60%,出雛時為 65~70%。
1.3 通風換氣
孵 化 過 程 中 必 須 注 意 通 氣 , 通 氣 量 隨 胚 齡 的 增 加 而 增大。 通氣與溫、 濕度密切相關, 通風良好, 可保證正常的溫、濕度, 并有助于孵化后期的散熱, 使孵化器內溫度均勻。
1.4 翻蛋
翻蛋的目的 在 于 改 變 胚 胎 的 方 位 , 使 各 部 位 受 熱 均 勻 ,避 免 胚 胎 與 蛋 殼 粘 連 , 有 助 于 胚 胎 的 運 動 , 以 保 證 胎 位 正常。 翻蛋次數一般為每 2 小時翻蛋 1 次; 翻蛋的角度為 90℃,即在水平位置前俯后仰各 45°。 如采用平面孵化 , 無 翻 蛋 裝置, 可用人工將種蛋翻轉, 注意每次翻蛋必須翻夠角度。
2 種蛋孵化操作程序
2.1 準備
孵化前 1 周, 對孵化室、 孵化機和孵化用具進行清洗和消毒。 孵化室要求通風良好, 室內溫度為 22~24℃, 相 對 濕度為 55~60%。 并且進行試機和校正門表 溫 度 計 , 要 求 孵 化器內各個部位溫度均勻并達到要求。
2.2 碼盤
將蛋的鈍端向上放置在蛋盤上。
2.3 上蛋架、 預熱
上 蛋 時 間 最 好 安 排 在 下 午 16 時 以 后 , 這 樣 大 批 出 雛 的時 間 趕 在 白 天 。 將 蛋 碼 滿 盤 后 插 入 蛋 架 , 插 盤 順 序 由 上 至下。 采用八角式蛋架孵化機上蛋時, 蛋架前后左右蛋盤數量相 等 ; 采 用 同 一 孵 化 機 分 批 入 孵 時 應 每 隔 5~7 天 上 一 批 種蛋 , “新 蛋 ” 和 “老 蛋 ” 的 蛋 盤 交 錯 放 置 , 以 相 互 調 節 溫度。 上蛋架后最好在 23℃下預熱 18h, 據季節可酌情增減預熱時間。 夏季一般預熱 6~8h, 冬季 24h。
2.4 甲醛熏蒸消毒
預熱后進行熏蒸消毒 0.5h。
2.5 溫濕度調節
在孵化操作時, 一般要求每 0.5~1 小時觀察 1 次孵化機內外溫濕度, 觀察結果當時記錄。 如遇停電要根據停電時間長短和蛋的胚齡等情況, 采取相應的措施。 停電超過 1~2h,首 先 提 高 孵 化 室 溫 度 達 28~32℃, 每 隔 0.5h 手 動 翻 蛋 1 次 ,如果機內是早期胚蛋, 可不開機門, 但如果是后期胚蛋, 應立即打開機門排除 余 熱 , 據 機 內 溫 度 情 況 , 經 3~5min 后 再關門保溫。 要檢查各控制裝置工作是否正常, 無自動控濕的孵化機, 要定時加水和調整水盤數量; 定期檢查進出氣孔開閉情況, 根據胚齡決定開啟大小, 在孵化前期, 進出氣孔全部關閉; 7 胚齡時, 各打開 1/3; 10 胚齡時, 打開 1/2; 12 胚齡時, 打開 2/3; 14 胚齡后, 進出氣孔全部打開。 但孵化室溫度必須維持在 20~25℃。 生產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。一般在進行照檢、 轉盤后應將進出氣孔全部關閉, 待溫度回升再恢復到原來的水平。
2.6 照蛋
整個孵化期內一般進 行 2~3 次 照 檢 。 頭 次 照 檢 5~7d 胚蛋, 通過光源檢查胚胎發育情況, 剔除無精蛋、 死胚蛋和不能繼續發育的弱胚蛋。 受精蛋: 整個蛋紅色, 胚胎發育象蜘蛛形態, 其周圍血管分布明顯 , 并 可 看 到 胚 上 的 黑 色 眼 點 ,將 蛋 微 微 晃 動 , 胚 胎 亦 隨 之 而 動 ; 弱 精 蛋 : 黑 點 血 絲 不 明顯; 無精蛋: 蛋內發亮, 只見蛋黃稍擴大, 顏色淡黃, 沒有血點和血絲。 死胚蛋: 可見不規則的血點、 血線或緊貼內殼面的血環, 有黑點而且血絲形成 1 個血圈; 二照在 10~13 胚齡, 檢查胚胎發育快慢; 三照在 17~19 胚齡, 檢查胚胎發育情況, 將發育差或死胎蛋剔除, 此次照蛋后即進行移盤。
2.7 移盤
將孵化后期的胚蛋, 從孵化機的蛋盤中移到出雛機的出雛盤中繼續孵化, 孵化出雛過程稱移盤。 雞蛋移盤的時間是 第 18~19 天。 移盤前要求預先提高室溫至 30℃左右, 動作要輕 、 穩 、 快 。 移 盤 后 的 種 蛋 停 止 翻 蛋 , 降 低 溫 度 , 提 高 濕度, 出雛機內溫度一般比孵化機低 0.3~0.5℃; 濕度要比孵化機高 15%以上, 以利于出雛及防止雛雞脫水。 保證通風, 應將風門開到最大位置。
2.8 出雛
孵化滿 20d 就開始出雛, 當出雛量達 70%時, 及時撿出絨毛已干的雛雞和空蛋殼 , 在出雛高峰期, 應每 4 小時撿 1次, 并進行拼盤, 保證雛雞出殼后在機內停留的時間不超過12h。 取出的雛雞放入箱內, 置 于 25℃室 溫 內 存 放 。 出 雛 期間要保持孵化室和孵化機內的溫度, 盡量少開機門, 室內保持安靜。
2.9 清掃消毒
孵化場廢氣物 (死胚蛋、 蛋殼、 絨毛、 糞便、 死雛、 弱殘雛等) 要裝在塑料袋中運出, 再做無公害處理。 出雛結束后, 將出雛室、 出雛機、 出雛盤進行徹底清洗、 消毒, 以備下次使用。 消毒方法可選用適當的消毒藥物進行噴灑, 也可采用甲醛熏蒸法進行消毒。
2.10 孵化效果的檢查和分析
對孵化記錄 表 中 的 內 容 進 行 仔 細 的 分 析 和 認 真 的 統 計 。找出孵化不良和胚胎死亡的根本原因。
手機官網
微信關注我們
遼ICP備15007335號-1沈陽網站建設:思勤傳媒提供全程網絡策劃